設在新西蘭布萊尼姆市附近的懷霍派衛星通訊監聽站(200面膜8年4月30日拍攝),該監聽站是情報共享聯盟“五隻眼”的組成部分新華社/美聯
  美國駐澎湖民宿德大使館
  美褐藻醣膠國駐華大使館
  美國駐搜尋行銷俄大使館
  所謂“五隻眼”,指美國、英國、加拿大、澳大利亞和新西蘭這五國。它們在第二次世界大戰結束後就秘密建立一個情報共享聯盟,在全世界製造“諜影重重”。在全世界很多前沿地區,“五隻眼”情報部洗碗機門並肩作戰並同意迅速共享信息,但五國彼此承諾互不刺探情報。
  澳大利亞媒體披露,澳駐外使館為美國全球間諜網絡服務,利用代號“特等艙”的情報系統參與竊聽、截取亞太地區通信和重要數據信息。
  澳駐外使館有小型秘密設備
  澳大利亞媒體援引“棱鏡門”曝光者愛德華·斯諾登和澳前情報人員提供的消息報道,“特等艙”監視系統由澳最高秘密機關國防通信處暗中操縱,主要監控廣播、電信和互聯網。
  由斯諾登提供的美國國家安全局文件寫道,國防通信處在澳大利亞駐外機構指派少數人員操作小型秘密設備。
  這些設備非常隱蔽,可藏在偽裝建築物或房頂保護層中。使館其他工作人員大多不瞭解這些設備的真正用途。
  澳大利亞費爾法克斯傳媒公司說,此類情報收集工作主要在澳大利亞駐印度尼西亞、泰國、越南、東帝汶、斯裡蘭卡和巴布亞新幾內亞等國的使館進行。
  情報聯盟暗地發揮作用
  澳大利亞是從什麼時候開始幫美國監聽的?背後有什麼秘密協議嗎?
  新華社駐悉尼記者王小舒說,目前並不知曉監聽開始的確切時間,但這應該不是新近出現的特殊事件,更不是突發事件,只是最近才被媒體曝出,並引起關註。
  他說,澳大利亞幫美國監聽應該是背後的“五隻眼”情報聯盟在暗地裡發揮作用。
  所謂“五隻眼”,指美國、英國、加拿大、澳大利亞和新西蘭這五國。它們在第二次世界大戰結束後就秘密建立一個情報共享聯盟,在全世界製造“諜影重重”。
  二戰結束次年、即1946年,英美簽署英美通信協定,把情報共享機制化。1948年,加拿大加入這一協定;1956年,澳大利亞和新西蘭加入。
  王小舒說,正如澳大利亞廣播公司援引澳國立大學政治學教授邁克爾·衛斯理的話報道的那樣,澳大利亞監聽事件其實已存在很長時間,不必為此感到驚訝。
  主要獲悉政治經濟外交情報
  王小舒說,與其說是澳大利亞幫美國監聽,還不如說是澳大利亞與美國共同監聽。因為監聽情報共享,澳大利亞從中也撈到“好處”。
  在“五隻眼”聯盟中,各國負責搜集情報的部門分別是美國國家安全局、英國政府通信總部、加拿大通信安全局、澳大利亞國防通信處以及新西蘭政府通信安全局。其中,英美兩國的情報機構最為知名,發揮的作用最大,所以受關註的程度也最高。
  在全世界很多前沿地區,“五隻眼”情報部門並肩作戰並同意迅速共享信息,但五國彼此承諾互不刺探情報。
  一名前澳大利亞情報人員證實,國防通信處的確利用亞太地區的澳使館進行監控操作,特別是駐印度尼西亞使館,其竊聽設備在收集有關恐怖威脅和人口走私情報中扮演了重要角色,但最主要的還是獲悉政治、外交和經濟情報。
  新西蘭政府通信安全局前局長布魯斯·弗格森也說,新西蘭的大部分海外部署行動,包括維持和平行動和人道主義救援,都要依靠“五隻眼”盟友提供的情報。製圖/王慧
  手段
  美國使館神秘“白盒”遍佈全球
  德國權威媒體日前爆料,美國不僅監聽了默克爾的手機,還將駐柏林使館當作監聽站,通過樓頂的神秘裝置“白盒子”來監聽德國政界通訊。美國政論網站“TheBlaze”10月30日報道指出,美國使館的這種疑似監控裝置的“白盒子”其實遍佈全球,其中至少包括特拉維夫(以色列)、馬德里(西班牙)、莫斯科(俄羅斯)、北京(中國)、柏林(德國)和斯德哥爾摩(瑞典)。
  根據德國《明鏡》周刊的報道,雖然這些裝置看上去都有一種結實的外形,但它們實際上能被通訊信號穿透。美國中情局和國家安全局通過這種裝置,能夠監聽德國政府中心的“大量手機通訊”。
  《明鏡》周刊將美國的這一裝置稱作“間諜窩”。《明鏡》周刊不僅列出了德國消息人士的說法,也求證了美國人的說法。
  報道中指出,這種裝置被偽裝成建築的一部分,但實際上內部隱藏了被用於複雜電子監視的技術,其上覆蓋了一種“甚至能被微弱無線電信號穿透的”材料。
  另據以色列希伯來文網站《晚禱報》報道,以色列情報分析師羅恩·所羅門也懷疑,這些“白盒子里隱藏了非常先進的竊聽裝置”,所羅門研究發現,在美國駐特拉維夫、馬德里、莫斯科、北京、柏林、斯德哥爾摩使館的屋頂上都安裝有相似的神秘白色裝置。
  所羅門指出,“在所有這些例子中,‘白色立方體’實際上是這些使館的附加建築。如果《明鏡》周刊的發現是真實的,那麼美國情報機構的監聽裝置就遍佈全世界。
  然而對此,以色列官員並不感到奇怪。《晚禱報》援引以色列官員的話稱,以色列一直都覺得,“美國正在監聽中東、歐洲進行的所有對話,尤其是當這些對話是不加密的時候”。
  《晚禱報》指出,正因為如此,以色列國防部被禁止用電話討論“機密”信息,甚至加密的也不行。機密情報只能通過有蠟封的信封來傳遞。
  “The Blaze”網站在報道中強調,雖然以目前掌握的情況還無法完全證實以色列分析師的說法,但美國各使館的在線照片確實顯示,其使館屋頂上存在類似盒子狀裝置。本報綜合消息
  進展
  德美擬約定互不監聽
  德國媒體披露,德方情報部門官員可能正與美國討論一項雙邊協定,以確認兩國今後互不監聽。
  《法蘭克福彙報》3日報道,德國總理安格拉·默克爾的代表和情報部門官員與美國白宮官員會談,討論互不監聽協議。協議將於明年年初達成。
  《明鏡》周刊以一名參加談判的德國官員為消息源,同樣提到德美正商討協定,說美方已經同意,在產業範圍內“互不刺探”。
  法新社記者致電德國政府發言人,詢問報道是否屬實,發言人未予置評。
  奧地利也遭美監聽
  奧地利媒體2日報道說,美國國家安全局一名前特工稱,奧地利境內的國際電話通訊同樣受到美國國家安全局的大範圍監聽。
  名為托馬斯·德雷克的前特工在接受奧地利《側面》周刊採訪時說:“您可以這樣認為,這的確發生了。對國際通訊聯絡進行監控是國家安全局通常的做法,是支持美國國家利益的教義。”
  德雷克認為,在美國情報部門前雇員、“棱鏡”秘密監視項目曝光者愛德華·斯諾登最新爆料披露之後,可以完全具體地相信,美國國家安全局在維也納運行著一個監聽站。在上周披露出來的非常機密的美國情報機構特種部隊位置圖上,它被稱作“維也納及附件”。
  時評
  美國通過監聽跟蹤全球民眾思想動態
  英國著名作家喬治·奧威爾的經典小說《1984》描繪了一個監控無處不在的“監聽帝國”——“大洋國”。而今,美國情報部門在全世界範圍內肆無忌憚地監聽,把這虛擬的“大洋國”變成現實。以“國家利益”為幌子,美國濫用其技術優勢,無視國際基本道德信義,其所作所為恐怕連奧威爾筆下的“監聽帝國”都自嘆不如。
  遠遠超越傳統信息搜集範疇
  美式“監聽帝國”讓世界震驚與恐慌在於:不僅美國的對手被監聽,盟友也被監聽;不僅所謂“敏感人士”被監聽,普通民眾也被監聽,連國家領導人也概莫能外。媒體透露的一份機密備忘錄顯示,美國曾監聽全世界35位領導人的通信,連與美國關係密切的德國總理默克爾也被其監聽達十年之久。當下最新的消息是,奧地利成為又一個“受害者”。
  美國對其歐洲傳統盟友尚且如此,對其他國家的監聽可想而知。最新披露的資料顯示,美國在中國及亞洲多國和城市均設有監聽站。實際上,美式“監聽帝國”遠遠超出傳統意義上搜集戰略、武器裝備、技術和經濟信息的範疇,體現了一種驕狂自大和信義缺失。歐洲輿論認為,美國的所作所為已成為一種“新型帝國的代表”。英國《衛報》主編艾倫·拉斯布里傑指出,美國構建的“監聽帝國”甚至遠遠超出了《1984》的描述。
  “監聽地圖”表明親疏等級
  德國《明鏡》周刊日前借助“內部掌握的秘密資料”曝出一張美國情報搜集地圖顯示,美國在全球情報搜集的“布點”竟有80多個,東亞、歐洲均被大面積監聽,北約盟友也未幸免。這些站點還有顏色標註:紅色代表監聽非常活躍,黃色代表遠程監聽,綠色代表技術支持,白色代表已派特工工作,灰色代表特工尚在潛伏。
  這則爆料同西班牙《國家報》副總編輯巴塞茨的觀點異曲同工。巴塞茨認為,這個世界早已被美國繪製為一張“監聽地圖”,依據美國與各國關係親疏而劃分為不同等級,比如“最親密的朋友圈”,還有“點頭之交”、“暫時性朋友圈”,乃至“敵國圈子”,而不同的圈子自然意味著不同的監聽程度和信息共享範圍。
  通過控制信息扭轉頹勢
  華盛頓建立“監聽帝國”的根本目的是什麼?美國人咬定,情報監聽是為了國家安全。現在,監聽上癮的美國擁有16個機構執行間諜活動。一名前美國國家安全局官員說,國安局收集、存儲和分析數據的能力較“9·11”事件前有了指數式增長,社會已成為可以“無限存儲、輕易搜索、任意讀取”的系統。
  西班牙《國家報》網站最近一篇文章一針見血地指出,美國尋求通過控制全球信息扭轉不可避免的頹勢,通過監聽整個世界精確跟蹤民眾的思想動態,正成為美國在全球競爭中最重要的一種資源。
  把美式“監聽帝國”關進“籠子”
  美式“監聽帝國”觸犯眾怒,招致各國的反對和譴責。從巴黎到柏林,從馬德里到墨西哥城,美國的大使紛紛被召見,默克爾和法國總統奧朗德甚至憤怒地致電美國總統奧巴馬。世界輿論已經形成一種新的呼聲:該給華盛頓施加壓力,划出紅線。
  德、法相繼與華盛頓進行交涉,謀求簽署“不監聽協議”。歐盟層面上,歐盟28國領導人支持法德的行動,歐洲議會已經進行了一項結果沒有約束力的表決,凍結同華盛頓之間有關涉恐金融交易的數據交換協議。在聯合國層面,德國和巴西已向聯合國大會遞交了一份決議草案,不點名地批評美國,呼籲終止過度的電子監視、數據收集及其他嚴重侵犯隱私的行為。
  人們應該認識到,即使歐洲與美國單方面達成“不監聽協議”,這亦是盟友間的諒解協議,太過狹隘;就算聯合國大會通過德、巴提出的有關決議草案,那亦只屬於道德譴責範疇,並沒有約束力。
  不立規矩,不成方圓。如何讓“大洋國”回歸虛擬,如何把“傷人的老虎”關到“籠子”里,考驗全球智慧。從國際法的層面給美國情報部門立規矩正成為受害國的共識。針對美國的胡作非為,制定具有普遍約束力的國際規則,把美式“監聽帝國”關進籠子,是國際社會亟須思考和解決的問題。本版文/據新華社(除署名外)  (原標題:美英加澳新“五隻眼”偷窺世界)
arrow
arrow
    全站熱搜

    rq66rqkblu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